|
|||||
|
|||||
有一種背影帶來溫暖,那是跨越山海的并肩;有一種背影給予力量,那是共建家園的擔當。 南歐江的雨季綿綿,四級電站的大壩已在水汽中顯露出灰黑色的輪廓。這條奔騰在老撾北部的河流,像一條蜿蜒的綢帶,緊緊連接著中老兩國,江畔的電站便是綢帶上最堅實的結。雨季的腳步越來越近,壩區的每道背影都浸在水汽里,共同捍衛著這片土地的安寧與光明。 電纜保衛戰 老撾的雨總帶著熱帶季風的急脾氣,噼里啪啦砸在南歐江四級電站的電纜溝上。在“安全生產月”隱患排查過程中中,馮力發現庫房附近的電纜絕緣電阻值偏低,這位有著二十多年工作經驗的老員工蹲在溝邊,安全帽的帽檐淌著水,順著脖頸滑進衣領。他沒顧上擦,手指正一寸寸撫過電纜的絕緣層,指腹碾過一道細微的裂痕時,忽然停住了。 “得把整根抽出來。”馮力抹了把臉,雨水混著額角的汗,順著下巴滴進溝里。 身為機械工程師的許強應了聲,掄起鐵鍬就往泥里扎。鐵鍬刃陷進濕泥的瞬間,濺起的泥水打在許強的工裝褲上,暈成一片深色。受地形地理位置的限制,擅長起重指揮操作的他此時也只能靠自身力量將電纜從溝渠中輕輕拔出,馮力在一旁接應。 泥濘里的背影,從來不是孤單的前行。遠處傳來叉車的轟鳴,支援的同事們帶著新電纜往溝邊趕。許強艱難爬出溝壑,后背濕透,宛如地圖般展開。他仰頭猛灌半瓶水,水流沿著脖頸而下,在胸前勾勒出兩道淺白的軌跡。“再加把勁!”他朝溝里喊,聲音帶著沙啞。 當檢測儀器的數字跳向合格區間時,一縷陽光剛好刺破南歐江的云層。馮力拍了拍許強的后背,指腹蹭過對方工裝上泛白的鹽漬:“你看,這鹽花兒,多像勛章。”兩人的笑聲混著江風,在電纜溝上空蕩開。 這場雨里的搶修,不過是電站日常的一個片段。但那些在泥水里交疊的背影,早已把“安全”二字刻進了中老員工共守的堤壩里。 高溫下的遷徙 雨剛歇,南歐江的太陽就潑下來,帶著灼人的重量。 泄洪閘啟閉機室的溫度計,紅色指針死死釘在40℃。老撾籍安全員拉松攥著巡檢表,指腹反復蹭過“PLC系統高溫預警”那行字,額角的汗珠砸在紙頁上,暈開一小片墨漬。“這些設備重要得很。”阿普湊過來,指著屏幕上跳動的溫度曲線,“超過35℃就容易出問題,真要是壞了,防汛可就懸了。” 拉松忽然蹲下身,撿起根樹枝在泥地上劃。先畫個長方形當營地辦公樓,再圈出幾個小方塊——那是閑置空調的位置。這個在電站待了多年的老撾青年,閉著眼都能數清營地有多少臺空調,哪臺制冷最勁。太陽把兩人的影子釘在地上,工裝后背像剛從水里撈出來,緊緊貼在皮膚上,連衣料的紋路都看得分明。 拆空調那天,阿普踩著梯子往上爬,安全帶勒得肩頭發緊,汗珠順著安全帽的系帶往下掉。拉松在底下扶著支架,手掌在金屬架上攥出白印,后背的安全繩被汗水浸得發黑,與工裝上的鹽漬暈成一片。當空調被抬上卡車時,兩人的褲腳都在滴水,在地面匯成小小的水洼,倒映著頭頂的烈日。 傍晚的南歐江泛著金紅,新裝好的空調外機正嗡嗡轉。拉松掏出手機記錄,屏幕上的數字從40℃一點點往下掉,他忽然轉頭沖阿普笑,眼里的光比江面的碎金還亮。空調搬家行動是電站響應公司降本增效號召的生動實踐,“降本增效”四個字,早已寫進了共守電站的日子里。 暮色漫上來時,營地的燈一盞盞亮了。南歐江的風掠過壩頂,拂過那些或深或淺的背影,帶著中國員工掌心的老繭,印著老撾青年眼里的熱忱,卻都在夕陽里泛著同樣的光。 江面上的霧又開始聚了,像清晨時那樣朦朧。但那些曾在泥水里、烈日下交疊過的背影,早已把彼此的溫度,刻進了電站的鋼筋水泥里。這大概就是“一帶一路”上最動人的風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用并肩的背影,把他鄉變成了共同的家園。 ? ? |
|||||
【打印】
【關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