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黔中山水之間,鋼鐵森林拔地而起,管廊如血脈般縱橫延伸,煙塔的輪廓刺破云層,與朝霞共繪工業文明的壯美畫卷。在貴貴州工程公司盤江普定2×66萬千瓦燃煤發電項目建設現場,活躍著一群平均年齡不足三十歲的青年,以熱血熔鑄信念,用汗水澆灌藍圖,將青春的身影深深鐫刻在這座現代化電廠的鋼鐵脊梁之上。他們并非天生的戰士,卻在日夜鏖戰中,將青春淬煉成守護光明的盾牌,將理想鍛造成驅動時代的齒輪。 盤江普定2×66萬千瓦燃煤發電項目是貴州安順新型綜合能源基地盤江多能互補一體化項目重要部分,也是貴州省2022年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之一。項目于2022年12月12日開工,2025年1月21日兩臺機組全面投產。建成后將形成“一廠三區”工業產業布局,構建資源循環綜合利用產業鏈,打造全省資源循環利用高效示范工業園區,對擴大貴州電源規模、增強電力供給能力等有積極作用,對助推地方和區域經濟發展、賦能鄉村振興意義重大。項目建設中,電建青年作為項目一線攻堅重要力量,發揮了青年突擊隊和生力軍作用。? 安全之盾:鋼鐵長城的青春澆筑 “安全為天”是項目建設的鐵律。電建青年以近乎苛刻的執著,用“組合拳”織密安全網:開展知識競賽、專家講座,讓安全意識深入人心;首創“三次違章清退”機制,以鐵腕筑牢底線。從規范材料堆放到設置便民飲水點,從美化施工道路到打造安全文化長廊,將文明施工融入細節,助力項目獲評“電力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工程”。近年來,累計糾正違章作業千余次,閉環整改隱患數百項,創下“零事故”的驕人紀錄。這份對安全的極致追求,在項目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階段得到了最嚴峻的考驗和最美的回響。安全管理員小吳,這位被同事們稱為現場“安全哨兵”的青年,深知試運工作需要連續七天七夜不間斷運行,容不得絲毫懈怠。試運值班室里人員輪換,燈火通明,而主廠房關鍵設備區,總能看到小吳那不知疲倦的身影在堅守。“越是接近終點,越容易滋生松懈的念頭,但安全之弦,一刻也不能松!普定項目,必須打一場漂漂亮亮的勝仗!”他布滿血絲的眼睛緊盯著儀表,嘶啞卻堅定的聲音穿透機器的轟鳴,傳遞著不容置疑的決心。當最后1小時倒計時的數字歸零,標志著試運行圓滿成功的歡呼聲聲響徹廠區,正是對建設期數千個安全日夜,最硬核、最響亮的回應。? 創新之翼:技術攻堅的破冰征程 在傳統能源轉型的十字路口,青年團隊以創新為刃,劈開技術桎梏。超超臨界機組的建設是一場精度的狂歡——鍋爐鋼架的吊裝誤差需控制在毫米級,二次再熱系統的管道焊接堪比微雕藝術。然而,橫亙在面前的,還有諸如混凝土“爛根”、開裂等頑固的行業沉疴。以青年工程師小安為組長的創新管理小組,如同一支尖兵,迎難而上。面對冷卻塔人字柱反復出現的“爛根”頑疾,小安帶領小組扎根現場,日夜觀測混凝土的凝固狀態,記錄下成百上千組數據。無數個深夜,項目部的燈光成為山間最亮的星,圖紙鋪滿桌面,爭論與靈感在年輕的思維中激烈碰撞。正是這種用數據丈量問題,用創新重塑工藝的決心,催生了《提高鍋爐基礎混凝土外觀質量工藝合格率》《降低冷卻塔人字柱爛根缺陷率》等一系列閃耀著集體智慧的課題成果。冰冷的混凝土,在小安和伙伴們的手中,被賦予了嚴謹的秩序與流暢的美感,綻放出工業文明的工藝之花。29項科技創新課題、45篇學術論文、19項國家專利,這累累碩果的背后,是無數個像小安一樣的電建青年,將青春的激情熔鑄于技術的精進,用創新的號角奏響了屬于這個時代的青春最強音。正如小安所言:“創新不是靈光一現的偶然,它是無數個日夜的伏案鉆研,是面對失敗時的不滅信念,是將‘不可能’的標尺一次次推向遠方的倔強堅持。我們手中的圖紙,就是未來能源的藍圖!”這鏗鏘之語,正是盤江普定項目上,青春與創新交融的澎湃回響。 紅色之魂:黨建引領的攻堅史詩 黨旗在工地最高處獵獵作響,成為攻堅克難的精神圖騰。項目黨支部以“雙引雙建”為抓手,成立“工人先鋒號”“青年突擊隊”,黨員帶頭沖鋒,青年扎根一線,在高溫酷暑中設立“清涼驛站”,在寒夜攻堅時送上熱湯暖餐。面對工程建設中“急、難、險、重”的艱巨任務,電建青年無畏擔當,勇挑大梁,爭當排頭兵。他們以“日盤點、周評估”機制倒排工期,用“白加黑”的拼搏精神日夜奮戰,推動工程突飛猛進。為積極響應“奮戰‘12.30’”的決戰號角,10余名青年突擊隊員主動請纓駐守現場,以極限效率推動項目進程。全體隊員繼續鉚足干勁、攻堅克難,重大捷報接連傳來:10月24日2號爐水壓試驗成功、11月19日2號汽機扣蓋完成、12月1日冷態通風及爐內動力場試驗順利、12月8日鍋爐首次點火成功、12月14日吹管完成、12月26日汽輪機沖轉一次成功,直至12月27日2號機組首次并網圓滿成功!從1號到2號機組的接力奮戰,青年突擊隊始終以奔跑的姿態,不斷超越自我,持續刷新著“普定速度”的新紀錄,用實干與汗水深刻詮釋了責任與擔當,確保了項目關鍵節點的順利突破,為工程高質量達標投產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 未來之鑰:青春書寫的時代答卷 當機組并網成功的電流涌入電網時,整座電廠仿佛被注入靈魂。盤江普定項目的建設者們一同觀望著自己親手締造的鋼鐵巨獸將每一次呼吸都轉化為澎湃動能,點亮城市的霓虹,驅動工廠的齒輪,溫暖萬戶千家。三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荊棘叢生的荒坡;如今,冷卻塔蒸騰的霧氣與山間的云海交融,輸煤廊道的轟鳴與山間的鳥鳴共鳴。電建青年用青春證明了:項目的建成絕非單兵突進,而是一場需要設計、施工、管理、運維全鏈條協同的深刻革命。他們飽經塵土的黝黑肌膚依舊難以掩蓋那如黔中山澗般清澈的目光——因為每一度電的輸送,都是對“富礦精開”的莊嚴承諾;每一次技術的突破,都是對科技強國的鏗鏘回應。 群山無言,卻見證著鋼鐵與青春的碰撞;歲月無聲,卻銘記著理想與熱血的交融。從圖紙到現實,從荒蕪到璀璨,盤江普定項目的建設者們以青春為筆、以汗水為墨,在能源史上刻下屬于這個時代的印記。當未來的燈火照亮史冊時,人們會讀懂:所謂奇跡,不過是平凡者的堅持;所謂偉大,始終閃耀著青春的光芒。 |
|||||
【打印】
【關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