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7月10日,水電基礎局承建的國內單體最大防滲工程——陜西東莊水利樞紐庫壩區防滲工程智能灌漿施工進尺突破60萬米,受到中國新聞網關注報道。全文如下: 記者10日從駐津央企中國水電基礎局有限公司獲悉,由其承建的陜西東莊水利樞紐庫壩區防滲工程實現重大突破,智能灌漿施工進尺已超60萬米,為實現該樞紐11月下閘蓄水目標奠定重要基礎。 作為國務院確定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東莊水利樞紐工程意義重大。它不僅是世界多泥沙河段在建的第一高混凝土雙曲拱壩項目,更是黃河、渭河防洪減淤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其庫壩區防滲工程體量龐大,計劃灌漿總量超百萬米,相當于一般水電站的3至4倍,有“國內單體防滲第一標”之稱。 面對庫壩多灰巖巖溶發育區、左岸巖層寬大裂隙等復雜地質條件,中國水電基礎局大力推動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創新與應用,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及行業專家深入研討,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灌漿系統。 該系統通過多參數傳感器與人工智能模型,構建了“網絡記錄+集中管控+遠程指令”的灌漿管理新模式,可對灌漿壓力、流量、漿液密度等核心參數進行實時動態監測,全程數據詳細記錄并同步上傳云端,實現了灌漿施工全過程智能化管理。 “該系統不僅保障了灌漿質量穩定可控,還通過自動預警和故障診斷確保安全生產。”中國水電基礎局庫壩區防滲工程技術經理呂建國表示,“灌漿效率較人工操作顯著提升,工程單月最大灌漿進尺已達5.7萬米。” 據悉,東莊水利樞紐已于2025年入選水利部智能大壩建設試點,計劃2026年底完成大壩智能建造關鍵技術應用與提升。作為其子項目,中國水電基礎局自主研發的智能灌漿技術已通過專業鑒定,相關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完) 圖為東莊水利樞紐全貌(中新網發) 新聞鏈接: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10445922.shtml |
|||||
【打印】
【關閉】
|
|||||
|